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风疹
编号:10397161
暴发性风疹的诊治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3年第12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12-1119-02

    高校医院社会化是卫生改革的一个重要措施,我院于去年7月份托管某高校医院,于今年4月份突遇该高校风疹流行,由于高校学生的特殊性,也因为所有医护人员均来自二院本部,对于如此突发事件均未曾碰到过,但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精心治疗下,风疹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具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该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在校学生3400人,2003年4月9日~6月5日共发病57例,患病率为1.7%,除1例为家属区成员、2例为医护人员外、其余均为学生,其中男49例,占总数的86%,女8例,占总数的14%,年龄分布18~21岁。

    1.2 临床表现 发热、皮肤出现红色粟粒状丘疹及耳后淋巴结肿大是大部分病例的共同症状。根据首发症状不同基本分为四类:一是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占多数病例,病人先有发热,体温在37.5~38.5℃之间,少数超过38.5℃,在发热后1~2天皮疹出齐;二是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病人以腹泻为主、排水样便,伴腹痛,同时1天后伴丘疹出现;三是以关节疼痛和肌肉酸痛为首发症状。首诊一般考虑为普通病毒感染,1~2天后丘疹出现;四是以出现丘疹为首发症状。通过临床观察,该组病人平时体质较好,在大运动量训练劳累后突然出现丘疹,这主要是患者抵抗力突然下降的原因造成。红色丘疹最先见于面部,以后波及躯干、四肢近端,少数病人皮疹融合成斑疹状,多数呈针尖状猩红热样皮疹。大多数病例耳后、后颈部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呈单个分散,轻度压痛。所有患者均无脾肿大。
, 百拇医药
    1.3 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 通过对首发病例调查,以首发病例的班级、居住宿舍和楼层发病较多,且该校学生在新生入学后未接种风疹疫苗(RV),4月9日首批病例为11例,约2周一个流行高峰,共出现3批病例,实验室检查抽取部分病例血进行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下降,分类显示淋巴细胞增高,一部分病例风疹IgM呈阳性。

    1.4 治疗及转归 所有病例均采用抗病毒(如干扰素、病毒唑、阿昔洛韦、病毒灵等)治疗。对发热大于38.5℃,有 上呼吸道感染或有肠道感染者加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乏力严重、食纳差的病例加用能量合剂。所有病例均治愈,整个病程5~7天,无并发症,皮疹消退后无皮屑和色素沉着。

    2 讨论由于麻疹、风疹在临床表现上的相似性,许多医生缺乏临床经验而发生误诊,而且我国对风疹预防无统一的免疫程序,人群免疫屏障减低;当疫情传入集体人群时则会导致暴发流行。本组病例虽然都临床治愈,但有几点值得注意:(1)要进一步提高医生的诊断水平。第1批病例陆续出现呈不规律性,医生起初当作普通病毒疹诊治,对病人未进行隔离治疗,可能直接导致第2批大量病例出现,且在诊治第1批病例中2名医护人员被传染。(2)隔离和消毒在风疹诊治过程中的意义重大。在第2次高峰出现后立即对所有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同时组织人员对学生宿舍进行通风及消毒,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第3批出现病例5例,治疗出院后观察1个月后无新病例出现。另外,当第2批病例出现的前一天学校对所有学生统一做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与风疹的相关性未找到有任何有关方面的证据。(3)为保护易感人群,建议在大学中普遍接种风疹疫苗(RV),以降低风疹发病率,以促进风疹发病的控制工作能更好的顺利开展,保障全民的健康。

    作者单位:212000江苏省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3-07-24)

    (编辑 清泉), 百拇医药(杨平)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风疹